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351章(3 / 4)

个月间可是发了不少钱。听说要攻灵州,还要朝廷特意送钱来,不然大军难进。”

王从善摇了摇头:“禁军作战,自立国以来就是如此,倒也不是狄太尉军中特殊。韩太尉的赵滋所部,本就是从营田厢军而来,规矩跟其他军队当然不同。”

吴中复叹了口气:“罢了,这种大事,我们也不能够说些什么。都一一记下来,因朝如实禀报就是了。朝中如何处置,就不关我们的事情。”

王从善笑了笑:“御史如此说最好。其实青岗峡战俘反叛又有什么?若是以前,只要统军将帅及时派兵剿灭,又哪里会有人说些什么。只是现在不同,但到底哪里不同,还是大臣们说了算。”

吴中复点了点头。到前线十几天的时间,自己终于明白了杜中宵临行前,特意叮嘱自己的苦心。禁军整训数年,其实大部分习惯都没有改掉。便如开拔要钱、作战要钱,打败了安抚人心要钱,打胜了鼓舞士气更加要钱,怎么一时改得掉?

军队在驻地好好的,凭什么要来作战?当然是钱。作战的军队,就是要比一般的军队能够得到更多的钱。就是赵滋所部,作战时也有补贴,不过是统一发放,不再像从前一样用钱激励罢了。狄青的军中不同,还是以前的规矩,先发钱,再说其他的。

军队的纪律,一旦与钱沾在一起,很多事情就说不清楚了。便如缴获归公,在用钱激励的军队里根本不可能做到,那本就是参战将士的福利。缴获能够进自己的腰包,那么战胜之后,敌人的钱当然也就是自己的钱。财物如此,那女子为何就不是如此?

说到底,在旧的禁军中,青岗峡的事情是正常的,战俘作乱只是意外。御史来了又怎么样?军中就是这个样子,只能看看,而不能说什么。

站起身来,吴中复看着外面苍茫的大地,一时没有说话。离开京城的时候,自己曾有万丈豪情,觉得前线军中若是有违反朝令军纪的地方,必亲手矫正。等到真来了这里,知道这里的情况,却又觉得无可奈何。军队做得有什么错?这本就是军队的样子。

王从善道:“御史不必忧心,我等来这里,不过是查清青岗峡之乱到底因何而起。现在知道了,引起乱事的卜胜也已死于军中,回去禀报就是。”

吴中复苦笑:“阁长说的不错,我们回去禀报就是了。我只是想不明白,为何赵滋所部,就是这个样子。他们不要开拔银子,却比哪支军队走得都远。战胜了不需要发赏钱,依然士气百倍。反倒是这里军中,事事要钱,作战花钱无数,作战却远不如赵滋一军。”

王从善道:“这只能说,杜中丞带军,确实非其他将帅可比。同样是韩太尉帐下,刘太尉所部就不如赵滋,这里军中的规矩,那里大多都有。听说初破西寿监军司,刘太尉还想改变以前的做法,惹得军中哗然。直到发钱,军中才平静下来。”

吴中复点了点头:“是啊,很多事情,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就难了。现在朝廷两路进军,赵滋所部军功第一,花的钱却远比其他的军队少。都是打仗就是打钱粮,这钱粮到底怎么花,却大有讲究。”

杜中宵开拓河曲路,在京中有许多传说。后来整训,全套的教材都献给了朝廷,包括吴中复,朝中许多大臣都看过。看得多了,就觉得其实没有什么。哪里知道,整训数年,真到了前线,两军还是有这么大的差别。只有亲自看过,才知道这种差别到底有多大。

狄青军中很难设置计置粮草官,依然跟以前一样全委统兵官,形不成自上而下的补给体系,跟这种传统就有关系。军中的钱粮不只是保证吃饭,更重要的,是要给他们发赏。仅仅计置粮草,怎么够呢?

作战当勇

静州城外,宋军士卒正急匆匆地把炮位后撤。韩琦在不远处看见,不由皱眉。

刘几道:“城头有炮,居高临下,打得比我们的炮远。再是打得不准,十炮打不中,一百炮总能打得中。只好把炮后撤,免得被城头的炮击中。”

韩琦道:“没了炮,如何攻城?炮撤了回来,难道直接让士卒蚁附登城?”

刘几道:“没有办法,吩咐人从后方把重炮拖来。我们的重炮,打得比党项的炮远,他们到时就没有办法了。因为走得急,军中没有带重炮,甚是不便。”

一边的赵滋道:“太尉,若是没有炮的时候,难道就不攻城了?静州小城,城头没有几门炮,怎能就阻拦大军?依我之见,他们打得又不准,不如火炮近前,先把他们的炮打掉。打掉了城头的炮,不是想怎么攻就怎么攻?两军交战,应当奋勇争先!不能够一遇挫折,就想逃避。”

刘几道:“我们本是用炮攻城,射程不够,又能够怎么样呢?”

赵滋道:“太尉,这话不对。没有炮的时候,我们是怎么攻城的?大军蚁附,迎着弓矢,奋不顾身登上城头!用炮攻城,只是手段,手段不能够束缚自己。现在炮没有城上的炮远,但我们的炮多啊。为了攻城,当然是炮抵近射击,才能把城头的敌军打散。纵然被党项人打掉几门炮又算什么,打仗哪里能够不死人呢!只要攻破城池,一切都是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