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孙子义显然没有因为得封车骑将军而感到喜悦。
&esp;&esp;但是喜悦的人绝对是更多的。
&esp;&esp;这惠而不费之法,赵开山用的极好,一下子就笼络了人心,即使是苏咏霖的部下们,怕也是有了一批对赵开山印象很好的将领。
&esp;&esp;更重要的是,苏咏霖和孙子义谁都不能提出反对意见。
&esp;&esp;否则就要失人心,部下们就会不愉快。
&esp;&esp;好家伙,这个手段可以啊。
&esp;&esp;苏咏霖忽然感觉有些时候也不能小瞧这帮喜欢窝里斗的家伙,他们大本事没有,阴谋算计的小聪明还是有的。
&esp;&esp;赵开山顺利完成了这一套惠而不费的高级操作,然后宣布召开军事会议,商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计划。
&esp;&esp;根据眼下的情况,赵开山定下了非常“远大”的目标。
&esp;&esp;他提出,眼下光复军的声势大大增强,正是需要大发展的时候,所以他决定这一次光复军也是三路齐出。
&esp;&esp;但是三路齐出的方向比较奇怪。
&esp;&esp;苏咏霖和孙子义都被安排向北,而赵开山则负责向西、向南。
&esp;&esp;具体的安排是苏咏霖向西北出击,取德州、博州、恩州,然后北上河北,发动河北豪强参与造反。
&esp;&esp;孙子义则直接兵出河北,攻打沧州、景州一带,也发动河北本地豪强参与造反。
&esp;&esp;两人的职责都不是攻城略地,而是发动河北豪强参与造反大业,至于能打多少,并不重要。
&esp;&esp;“山东西路和大名府路在这段时间都有大量本地豪杰起兵反抗金贼,他们迫切的渴望光复军大军前往支援,同时当地金贼势力庞大,所以本帅当仁不让需要扛起这一职责。”
&esp;&esp;赵开山“当仁不让”的承担起了这一“重要职责”,并且表示要一举攻略掉山东西路外加大名府路,目标定的很高。
&esp;&esp;这让苏咏霖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。
&esp;&esp;赵开山这一波显得吃相就不是那么的好看。
&esp;&esp;让他们两人在北边做屏障,而他自己就可以在南边相对安全的地方攻城略地,扩充势力,一举成为光复军真正意义上的“领帅”。
&esp;&esp;北边的金兵显然比西边的金兵更多,更难对付。
&esp;&esp;嗯,一夜过去,赵开山办事的水准有了肉眼可见巨大长进,这让苏咏霖越发的感觉到他应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
&esp;&esp;肯定有人帮他。
&esp;&esp;谁呢?
&esp;&esp;联想到赵开山给自己的亲戚、亲信大封将军,赵氏一门七人封将军,亲信四人封将军,他顿时明白了。
&esp;&esp;赵开山这是要搞赵家军。
&esp;&esp;搞赵家军的同时还要把自己和孙子义的身份普通化,而不是进一步拔高。
&esp;&esp;他在尝试把自己和孙子义边缘化,使得自己和孙子义再也没有威胁他“领帅”身份的可能。
&esp;&esp;只是不知道赵开山能否应付独揽大权之后的局面,能否一肩扛起金军的巨大威胁。
&esp;&esp;以及赵开山能否面对孙子义的不满和可能到来的最终决裂。
&esp;&esp;光复军的分裂至此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。
&esp;&esp;就算不是现在,估计也会在并不久远的未来。
&esp;&esp;这似乎是没有办法避免的,因为双方都有各自无法退让的核心利益,核心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,不存在谁退一步,只有你死我活。
&esp;&esp;苏咏霖并不希望光复军太早的分裂。
&esp;&esp;然而孙子义没有想那么多,他当场提出了质疑。
&esp;&esp;“我部辖区在登莱一带,若要往北,难不成大统领……哦,领帅!领帅想要我部大造战船,跨海出击?”
&esp;&esp;孙子义一脸嘲讽地看着赵开山。
&esp;&esp;赵开山仿佛就等着孙子义来这样一问似的,哈哈一笑。
&esp;&esp;“是啊,我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,所以有一个想法,想问问子义的意见。”
&esp;&esp;“想法?”
&esp;&esp;孙子义眉头一皱。
&esp;&esp;“对,我知子义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