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454章 铸剑为犁(2 / 3)

人们也时常因为劳役,疫病,灾荒,亲友死葬而悲伤。但很快,他们就会举起和里闾涂道一样粗糙的手指擦去眼泪,就像弹去身上的一根稻草,然后继续扛着简陋的农具走进土地,脸朝黄土,背朝天。

&esp;&esp;樊须觉得,农稼,唯农稼,这才是上到神农之世,下到千百年后恒古不变的生活方式,这才是一切礼乐的基础!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君子劳心,小人劳力,先王之制也。自此以后,不学真正的礼乐,却想去动手劳力的樊须越发被孔子视为小人哉,仅仅因为他朴实而善于作战,这才作为冉求的副手,在中都当了一个小小的伍长。

&esp;&esp;在中都更换邑宰后,一众孔门弟子大多跟随孔子去鲁城,加塞进宗伯属了,只有少数人留下。不受待见,也不愿离开乡间的樊须自然是其中之一。

&esp;&esp;或许是冉求的请求,或许是同为“差生”的缘故,宰予对樊须的军事才干倒是十分欣赏,举荐他为邑司马。没了夫子和一众天才师兄的压力后,樊须也做得有模有样。在赵无恤的默许下,他效仿冉求的练兵之法。以平日相识的农人子弟练成山寨版鸳鸯阵,过境之贼。乃至于来窥探的齐兵统统被击溃。

&esp;&esp;战后论功行赏,中都这边的邑宰和司马也去拜见赵无恤,已经许久没和卿士大夫往来的樊须有些紧张。近来坊间流传着赵小司寇和夫子起了龌龊的传闻,之前夫子经过中都时,已经对他和宰予的为政十分不满了,就这么公然来拜见赵无恤,真的好么?

&esp;&esp;不过赵无恤的礼贤下士和亲民姿态与鲁城的三桓大不一样,这倒是让樊迟大生好感。只不过对于赵孔分歧的事情,无论是子有。还是子华都保持了沉默。

&esp;&esp;最后,无恤的一句话打消了樊须的迟疑。

&esp;&esp;“学稼学圃?这有什么?神农,后稷不都是这样的么,我祖伯益也亲自养马,所谓的劳心者与劳力者,不过是分工不同罢了。衣食住行,喜怒哀乐,是为礼乐!若一定要分出个高低,农稼才是礼乐之本。”

&esp;&esp;樊须激动不已。衣食住行,喜怒哀乐,是为礼乐!说得多好啊!不愧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赵氏君子,他能低头看到宽厚载物的土地。也是昂首傲视高高在上的昊天!

&esp;&esp;无恤又道:“我听子有和子贡说子迟对农事颇有心得,可愿意做我的劝农使?农忙时就负责巡视各邑,推广代田法和牛耕之术。农闲时就和老农老圃们总结技艺。我一直想让人写一本农书,却找不到既识文断字。又熟悉农事者,想来想去。还是你最合适!”

&esp;&esp;樊须愣住了,夫子和其他师兄弟就不说了,哪怕是宰予,也只是借重他的领兵之能,对他亲事农稼一向持反对态度,赵无恤竟是第一个表示支持,并且愿意让他在农稼之事上做些事情的人!

&esp;&esp;功利的宰予在朝樊须眨眼,暗示他拒绝,赵无恤手下的“劝农使”职位虽然和邑司马相当,但权力却小了许多。他自以为已经窥见了赵无恤的志向,先窃取西鲁,再和栾盈一样拥兵归国。以后在无恤麾下战事一定少不了,樊迟若能为旅帅、司马,一定能壮大孔门一系在无恤势力里的力量。

&esp;&esp;至于劝农使,这奔波劳碌,却没什么好处的职位,还未引起宰予的重视。

&esp;&esp;可赵无恤的下一句话,却让樊迟丢掉了一切迟疑,俯首而拜了。

&esp;&esp;“子迟勉之,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,或许有朝一日,你会成为’农家‘之祖呢!”

&esp;&esp;“我?农家?之祖!?”

&esp;&esp;樊须惊呆了,受赵无恤言行的影响,现在已经有人将古时候的太公望,还有现在的司马穰苴,孙武子称之为兵家,更有人将孔门称之为儒家,而医扁鹊的“灵鹊”则为医家。

&esp;&esp;自己这个孔门的小人哉,在赵氏君子眼中,居然有开宗立派的资格?

&esp;&esp;他随即放弃了一切,无视了宰予的瞪眼,甚至不再关心孔子和师兄弟们的看法,他成了赵无恤的劝农令,在孟春正月时回到了他最心爱和熟悉的土地上,和老农老圃们谈笑风生。

&esp;&esp;“在正月里,天气会往下降,地气则往上升,天地之气和合混同,于是草木开始萌芽生长……”

&esp;&esp;赵小司寇下令布置春耕之事,而樊须则受命行走西鲁各邑,审察和修整田间的阡陌和水渠,增修龙骨水车。他认真地考察丘陵、坡地各种地形所适宜种植的谷物,代田法如何因地施展,牛耕和犁、锄怎么运用,将这些教导给农人,让他们没有疑惑。在孟春之月将田事整饬妥当,才能有秋日的丰收。

&esp;&esp;赵无恤颁布的禁杀牛祭祀的法令,在他的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