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480 金布律(3 / 4)

富裕的士为了买一头牛 ,要背上成斗的“贝币”或者“仿贝”到市场上去。支付时的计算也很麻烦 ,买更贵重的东西呢,携带“贝币”的数量恐怕要肩挑,车推才能支付。这就造成了流通秩序的混乱,这种单一的低面值的货币制度在也维持不下去了,而一直依靠齐国刀币或卫国贝币也不是常法,所以新的货币势在必行。

&esp;&esp;货币的变动带来了新的交换方式,樊须注意到,不少郓城郊外的养蚕女就捧着一枚枚赵氏大小钱,想从农人处换取粮食。

&esp;&esp;不知是不是受城邑里的商贾耳渲目染,邑内的人比外郭郊区的人圆滑,而外郭郊区的人又比里闾的农人圆滑。所以讨价还价上,农人永远说不过养蚕女们。

&esp;&esp;“一石十钱!以前就是这样的!”养蚕女一口咬定要以从前齐国刀币换取粮食的比例来交易。

&esp;&esp;想要以粮换钱。再以钱换器具的农人挠了挠满是稻草和粟壳的头,打算同意了。然而这交易却被一旁巡视过来的亭长制止。

&esp;&esp;“亭寺里自有《金布律》,齐刀币官府从此不予接受,按照重量,1刀币兑换新铸的大钱2,小钱10一石粟米卖二十大钱、亦或是一百五铢钱最合适,司寇重农,汝等休要欺瞒,扰乱市场!”

&esp;&esp;樊须这才松了口气,看来司寇也不希望新币伤农。

&esp;&esp;他心里也算了笔账。食,人月一石半,五口之家终岁食粟九十石,那不事农事的一户人家,需要一千八百钱才能吃饱,西鲁三万户人家,有九成的农户,剩下一成,也得五十万钱才勉强够用。但司寇府库里的铜、锡、铅够铸造那么多么?

&esp;&esp;算了算了,这不是他该关心的,接下来的五月是黍子成熟的季节,他还得继续敦促各亭里农人不要耽误农时才行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在得知连郓城外的里闾也开始流通赵氏的大小钱币时。令狐博便知道,赵无恤的币制改革已经成功了一半。

&esp;&esp;因为有魏驹的嘱咐在先,他从始至终都在关注赵无恤的施政。任何新举措都能让他好奇上一段时间。

&esp;&esp;“更制货币,贵在主君有足够的权势和信誉。赵无恤有强大的武卒,还挟着在兵事上大胜齐人之威。所以不缺权势。而信誉,我听说他之前就做过焚券市义的事情,颇得西鲁人心。”

&esp;&esp;“所以即便对新币的出现再怀疑,一听说是赵小司寇以成文法规定的‘法定货币’,大多数人就用之不疑,甚至愿意将自己手里的齐国刀币、卫国布币拿去交换……殊不知,这赵无恤是个乡愿之人,齐刀融后可以铸造三枚赵氏大钱,他却只换给人两枚,这期间不知道攫取了多少利润,铸钱牟利,亏他想得出来……”

&esp;&esp;令狐博把玩着手里的大小钱币,揣测赵无恤的险恶用心,心里冷笑不止。

&esp;&esp;不过这却也是个一本万利的事情,而且赵氏的瓷器也好,丝帛也好,纸张也好,都是颇为流行的货物,只要赵无恤一声令下,声称这些东西也得赵币才能换取,那这种钱币传遍天下也不是难事,尤其是没有自己铸币的鲁国,一夜之间便能被赵币渗透!

&esp;&esp;甚至晋国本土也会受波及,不知道赵鞅会不会把自家儿子的成果直接拿来使用,若是那样,魏氏不得不防!

&esp;&esp;他思索道:“魏氏的尖首布在六卿中并不占优,或许,我回去以后可以让世子效仿赵币,也做一种圜钱出来?”

&esp;&esp;因为摈除他心里对赵无恤的嫉妒和恶意揣测后,再看这些孔方钱,的确比现下诸侯的货币要有很大的优越性。

&esp;&esp;其一是简约美观,形制几乎一模一样,更能体现官方的权威。

&esp;&esp;其二是相对体积小,容易携带,赵钱基本的货币单位是“钱”,最高的货币单位“贯”:计数为千,用绳索穿成串叫贯,中间的单位是百钱的小串。一贯钱放在宽袖里就能上街了,而不像齐刀、晋国尖首布币一样得拴在腰上,一不小心其尖锐部分还会刺伤人。

&esp;&esp;恩,不过魏氏仿照时,可以把方孔换成圆孔……

&esp;&esp;魏驹字子腾,驹者,骏马化而为腾也。他和令狐博仿佛认准了赵无恤点子多,效仿一定没错,魏武卒山寨了赵武卒,魏氏招贤馆山寨了赵氏聚贤馆,现在连币制也打算照搬……

&esp;&esp;然而令狐博不知道的是,后世圜钱的起源,恰恰是百年后的魏国,这才有了秦半两,乃至于万世不变的孔方兄……历史线在这里又乱了套,究竟是谁山寨谁,已经分不清了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不出半月时间,赵氏的大小钱便在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