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邺城,祭天台!
&esp;&esp;此地自古皆有,并未乃是杨启峰专门建立。
&esp;&esp;邺城乃北方重镇,在此地称王者都络绎不绝,更不要说说是称侯称公。
&esp;&esp;高九丈九尺,取数之极数,上面乃是雪白如玉的玉石,材料却是产自章水,乃是章水河伯晓得他要称公,特意献来之物。
&esp;&esp;祭天台自古存在,但也经过一番修缮,毕竟大汉一统天下四百多年,此地的祭天台已经被废弃了四百多年。
&esp;&esp;大汉健在,何人敢于此地祭天。
&esp;&esp;真不怕死,不怕大汉的刀不利。
&esp;&esp;祭天这可不是臣子才能够具备的权力,胆敢祭天者,无不都是乱臣贼子,当功成之后就是新朝太祖。
&esp;&esp;大钟敲响,礼乐响起。
&esp;&esp;杨启峰头戴七旒冕冠,乘上肩舆,在百官簇拥下,缓缓来到祭天台前。
&esp;&esp;歌声钟磐清扬,随着乐起,仪仗导引,编钟大吕清扬激越,旗帜高举,各种仪仗,可谓是分毫不缺。
&esp;&esp;称公,这不光是要应大运,还是宣布威仪的一项举动,不然何必大操大办,直接找一个没人的地方就可以了。
&esp;&esp;大婚就在不久前,名门望族,郡望豪族,还有其他各地的使者,如今都恰好的在此观礼,倒是省去了许多麻烦。
&esp;&esp;乘舆落地,百官跪迎。
&esp;&esp;杨启峰他一步步走到祭天台上,他站在其上,顿感一股冥冥之中的注视,正在九天之上注视着他。
&esp;&esp;杨启峰晓得,这并不是天意,天意无情,并无具体显化。
&esp;&esp;这也不是天帝,他如今岂有资格被天帝注视,外加天帝如今已经无踪,不论是他是否真的无踪,还是自己有意隐藏,岂能在此刻暴露自身。
&esp;&esp;这不知道是天庭之中的哪一位人物,在九天之上注视着他。
&esp;&esp;不,不对,这不是天庭的某位大人物。
&esp;&esp;而是渤海龙宫的龙王,此次他祭天称公建立魏国,他气运彻底的暴露,再无任何掩盖,渤海龙宫岂能无查,要知道这位渤海龙王虽然力量乃是继承而来。
&esp;&esp;可到底还是一位地仙龙王(忘记给他标注了,记得是地仙,前文提过,错了书评留言改,),真实力量可是不虚,到此刻岂能还无有察觉。
&esp;&esp;知道他被渤海龙王关注,杨启峰也不在意,要是迎娶王熙凤前,他还担忧,如今龙凤呈祥,他气运再一次的增长,渤海龙王不敢动手了。
&esp;&esp;以对方的本事,肯定是打算追究后账,也就是当他势弱兵败时追究,但只要他一直胜下去,渤海龙王是没有机会了。
&esp;&esp;祭文乃是早就准备好的,这根本无需他操心,只要他把事情吩咐下去,就有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。
&esp;&esp;不然要这一些臣子干什么用,吃白饭吗?
&esp;&esp;杨启峰当下念着:“臣周琅谨告天帝:天下荡覆,民不聊生,鬼魅横行。臣本凉德,唯顺天命。就位魏国公,必夙夜兢照,谋国计民生,冥冥上天,实鉴臣心!”
&esp;&esp;等祭文念完,由杨启峰领头,向上天,行三跪九叩礼。而等杨启峰起身,群臣军民,皆跪拜在地行礼。
&esp;&esp;只见一股气弥漫,自邺城为核心,弥漫到冀州全部。
&esp;&esp;冀州气运缓缓合一,气运氤氲,如水波空,黑色蛟龙在其中畅游,此时黑色蛟龙体积并未再有大幅度增长,但是他却是更具威严。
&esp;&esp;冀州诸郡气运不断汇聚于此,一尊大鼎招显雍容尊贵。
&esp;&esp;冀州鼎上面的裂痕,却是伴随着气运不断汇聚,不断的开始吞纳,裂痕开始缓缓的愈合之中,本以为要漫长一段时间才能愈合的裂痕。
&esp;&esp;在此刻却是并未过去多久,就全部的都已经愈合。
&esp;&esp;一尊大鼎,却是彻底的成型,以往虚幻,如今却是变的凝实,而此刻本立于邺城州牧府府邸之中的冀州鼎。
&esp;&esp;瞬间的隐匿于无形,消失的无影无踪。
&esp;&esp;这不是冀州鼎消失了,而是冀州鼎融入到了冀州之中,镇压着冀州气运,自此冀州鼎再无被夺取的可能了。
&esp;&esp;除非是周琅身死,不然冀州鼎不会显露踪迹,而冀州鼎消失的那一刻